校際必勝大法! – 九、 「迷失東京」Lost in Translation

前文所述的業餘評審,也許只是個別事件。可是港人為甚麼還不明白,老外不一定內行呢?網絡上不是瘋傳著「中國女人,請不要和老外上床」這編臉書文章很久了嗎?節錄自該編文章﹕

「除了少數由政府或企業派駐,通常拖家帶幼的老外之外,絕大部份(外國人到中國或亞洲地區的理由)與以下兩個因素有關﹕第一,在家混得不怎麼樣,或者根本混不下去;第二,…」

留學歐洲十年後,每天吃好住好的,思想上也變了半個歐洲人。有一天,正當我在薩爾察赫河(Salzach)畔的咖啡廳,品嚐著那不倫不類的奧地利式卡布奇諾時,教授路過,他跑過來說﹕「泰國一所院校在聘小提琴老師,希望我推薦人選。你有興趣嗎?你不是常說該是時候離開歐洲了嗎?條件不錯的,合約期兩年,你可以考慮一下!香港就在那隔壁吧?對嗎?」那可是一份月薪 3,XXX 歐羅,住宿度假酒店,包吃、包住的優差!那時候的我只想了幾小時就拒絕了,試想像一下,一個普通年青人,職業理想,收入充裕,生活優遊,會願意到一個語言不通,水土不服,不解當地規范、習慣、風俗,沒有朋友親人,在地球另一端的地方工作嗎?還沒有考慮到家庭和孩子的因素呢!咦?!好像有一種情況是可以合理地答應的,假如我是一位獨身,而且血氣方剛的年青人。還是不明白動機的話,可參閱「中國女人,請不要和老外上床」一文,那就是「第二」個原因了!男性音樂家很多時都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才華、玩世不恭的姿態、漫不經心的魅力,達成很多讓所有男生妒忌的事情。就好像一位彈電結他的朋友,他有夠可惡的呢!到最近才終於有了一位固定的女朋友。

「哎喲!拜託!那是小孩子的比賽而已麻,那麼執著評審人員的專業資格,還說人家這個那個的,你變態麼!」讓我們來換個角度,回到單純的幼稚園﹕「大家要以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來參與這場競賽。不要在乎結果,重要的是過程中學習到什麼!」我常跟兒子說,很多做人的道理,其實早在幼稚園裡已經學過了;要領會那些道理,卻可能要花我們一輩子。

校際必勝大法! – 七、 藍平平先生

簡單來講,隨便找個紅鬚綠眼的人,就稱他為 Mr. Smurf 吧!他的職業可以是屠夫、渠務工作人員、垃圾分類員、菜市場搬運工人、哈利大衛信摩托車收藏家、甚至是黑幫老大。在他失業時,編寫一頁個人網頁,發揮他的創意,在上面隨便寫寫﹕「Mr. Smurf 是村內首屈一指的小號家、鋼琴家、弦樂器專家和聲樂家。曾為多位村內人士的私人音樂導師,其兒子隨國際級知名大師學習;屢獲殊榮,包括 Smurf 自己評審的藍精靈村蘑菇大獎,更曾獲精靈爸爸頒發大蘋果勳章,並以音樂擊退邪惡巫師加達…」不用很久,藍精靈便會成為評判之一。

順帶一提,上述的哈利大衛信摩托車收藏家,是另一個組織所主辦的評分事件當中出現過的真實例子。2009年,演奏級音樂考試場外,大刺刺的貼著一張考試員履歷,第一句﹕「Mr. Smurf 是哈利大衛信摩托車愛好者,收藏了多台名車,包括 Max Schnell, Shu Todoroki, Francesco Bernoulli 和 Lightning McQueen。是哈利摩托車發燒會的核心人物…」有關於摩托車的資料,佔據了第一整段,第二段起有關音樂的經歷,就只有關於其次子隨某名師學藝,與及長子考進了某音樂學院。讀到結束都未有提及該名考試員修讀甚麼音樂專業,也沒有表明在哪所院校畢業。

為保本文持平開放的態度,我不得不在此補充,我曾見過該比賽的獨奏組別有評判是畢業於巴黎音樂學院、維也納國立音樂大學、薩爾茲堡莫札特音樂大學、茱莉亞音樂學院等知名音樂學府的音樂家,管弦樂團及合唱團比賽評委挑選也見認真,但亦不乏 Mr. Harmony Smurf * 之輩。

* Mr. Harmony Smurf﹕ 藍平平先生,在藍精靈卡通片中,演奏小號、魯特琴、長號、豎琴、簧風琴等等,不過就連敲三角鐵,也會難聽得令玻璃窗碎裂的業餘音樂愛好者。

校際必勝大法! – 六、 殖民統治的陰霾

反正我與這組織,現在就如平衡線一樣,在辦公室上班的朋友們,要辭職的、被解雇的、該退休的都辦妥當了,就在這裡透露一下。

大家眼見以為很賺錢的比賽,其實是旺丁不旺財,艱苦經營的。除了成本效益之外,管理上最困難的一項,是在人力資源方面。有人曾請我介紹及提議評判人選,首要條件﹕ 必需為外藉人士!

據了解,該組織也不是死腦筋的,曾經大膽聘用中國藉評判去評審西洋樂器獨奏比賽。可是只要有中國人在評判席上出現,投訴便會倍增,嚴重的會住賄賂方面去想,涉及的部門也多了,煩到的人也多了,而且都是無休無止的!為減低工作量,迫於無耐,必需要聘用外藉人仕,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日本、韓國藉也會聘用,經驗證實,投訴率也會比中國人少(即總是比外籍評判多);本地的香港人就更別題了!

香港人哦!你們就還是逃不出殖民統治的陰霾嗎?

我再問了三個問題,得到的答案分別是﹕經濟艙、三星級酒店、數百元一天!我馬上投降了。以這樣的條件,要我去問以前的教授?就算問班上學業最差的那位同學,都已經是對他的侮辱。我有興趣的反而是﹕「請問你們一直以來是怎樣找到評判的呢?」我是真心佩服這組織的管理層,能在如此坎坷的條件下成功招聘。能創造這麼一個奇蹟,竟然歸功於 HTML!

HTML (英﹕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超文本標記語言,即網頁編用程式語言。對於該組織而言,只要在網絡上,找到一位與古典音樂有丁點關係的外國人,他/她有一頁個人網頁,放上了履歷,他們便會發信邀請函!

校際必勝大法! – 四、 龍珠

也許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我討厭對音樂演奏的評論。是那位可惡的老師,故意把班上的氣氛,弄得跟日本漫畫「七龍珠」一般。彷彿生存的目標,就是為了地球上僅餘的七顆龍珠,七顆龍珠散佈於世界各地,只要集齊它們便可以召喚出神龍,可以滿足任何願望。全世界的人都在為這七顆七龍珠爭鬥中。補充一下,這比喻可真的完全與七龍珠一模一樣的;龍珠被別人搶了,滿足願望後,一年後又會恢復,再被人們去搶;比賽冠軍若被別人贏了,一段時間之後又會有下一個冠軍等著大家!

最諷刺的是,操控這群超級殺雅人的教授,是出了名琴藝平平,手段卻了得,權力大得很,且影響力非凡。這些龍珠,到底是搶回來的、贏回來的、還是賄賂回來的呢?

後來班上有一位俄羅斯來的同學,雙親都是唱片架級的音樂家(錄音店架子上都有他們獨奏CD販賣),每次到酒吧,話都很多,卻毫無邏輯的。我跟他聊過一下,差點連自己也瘋了。一天突然失蹤了,他使用的那把好幾十萬的名琴,被發現在一間酒吧的廁所。他以後再也沒有機會去比賽了!其他沒有瘋掉的殺雅人,技巧不錯,品德卻差得很,比賽時能做些甚麼去損人利已,留給大家去想像吧!

現在香港的比賽,問題更大了!不是評審們看參賽者不順眼,是所有參賽者都看其他的參賽者不順眼呢!

校際必勝大法! – 三、 國際「決鬥」

音樂比賽中不服輸的案件,與「真情」或者 “Baywatch” 一樣,都是家喻戶曉,陪伴著我們成長的處境劇。後兩者比較有廉恥,早就停播了。在維也納讀書的時候曾經有過一位好朋友,提琴拉得特別好,經常參加世界頂級的國際大賽。每次比賽回來,問他成績怎樣,他都回答﹕「那幫可惡的評審~」然後都要深深地抽口煙,續說﹕「他們都看我不順眼,因為他們都沒我拉得好!」每次我都會想﹕「那簡單呀,你奏爛一點不早就贏了嗎?」

在維也納國立音樂學院,有一位小提琴教授的班上, 長期瀰漫著一股打打殺殺的氣氛。當然不是真正的刀光劍影,拳腳相見,而是用音樂表演藝術去「殺戮」!這班學生,一碰面,就是在談論近期的比賽狀況,有甚麼比賽、多了甚麼對手、對手進步了還是退步了、練成了甚麼絕技。在世界頂級賽事圈子裡,其實來來去去都是同一群人。聽他們的對話可有趣了,有組織得像麥拿侖車隊!例如老師安排了哪兩位水平和風格近似的同學分別參加兩個不同的比賽,以免其中一位拿不到第一名,又同時可以讓另一位同學擠上第二名,不至於被排到第三名以外去。為了知己知彼,他們會鉅細無遺地描述其他參賽者的演奏,講得好像賽車一股:「他在那髮夾灣差一丁點就使出了完美的漂移,幸好他出錯了,尾燈撞上欄,我後來就追上去。」不懂的旁人聽了還真的會以為小提琴比賽都是一齊奏的!

有時聽他們的評論,講得七情上面:
「甚麼?那王八蛋還沒死?」
「是真的!這次決鬥,他又來了!」
「我上次已經恨恨地教訓了他一頓,怎麼會…」
「他這次出手,還比以前更準了!」
「有多準?有沒有我準?」
「沒有你準,可是卻又比陳某準!」
在旁邊打乒乓球的我,一時間還以為自己穿越了時空,到了十八世紀的美國西部,以熗戰決鬥解決問題的年代呢!原來在講的,是音準!可是「上次」是怎麼用小提琴來教訓人,我倒是到了現在還摸不著頭腦。

親切友善的老太太

也許是我選的房子地點太好,太受歡迎,所以房東們都那麼囂張!我再看報紙,一位住在城外的一個獨立屋住宅區的老婆婆,嫌一個人住整間屋子太大了,家裡又缺一個年青人來幫她做苦力,想把其中一間房間租出去。我打電話約了時間去見面。座了半個小時的公車,老婆婆在電話中說下車後住對著公車站的小巷子走進去到盡頭便是。小巷子長約二百米,兩旁都是有草地花園的獨立屋。遠遠看到盡頭的屋子門口
站著一位老太太在對我揮手。老太太很友善,泡了咖啡,邀請我進去廚房坐,問了我很多問題,聊了一個多小時。

我忍不住了:「不如我們先去看看妳要租出去的房間吧!」

老太太支吾其詞:「雖然你經濟狀況好像不錯,看你也蠻強壯的,應該可以有時候幫到我忙做點苦力,搬點東西,也沒甚麼不良啫好。可是︙ 我還是要先問問鄰居們的意見,看看他們介不介意我引入一位亞洲人到我們的社區來。」

我心裡當然在咒罵著,不是咒罵歐洲人,而是咒罵亞洲那些崇洋的人。我開始想起李小龍在電影中的一些對白,知道是從那裡得到啟發的,我也不可以任由他們擺佈:「那反正我人都來了,妳就讓我看看吧!我也不一定租的。」我盡了我最大的努力去表現出輕佻的態度。

「這個你可以放心!我的房間那麼漂亮,光線又充足,你一定喜歡的,這我敢保證。」

「那既然那麼好妳就讓我見識見識吧!我要求也很高的,眼光也可能跟妳有所不同。」我坐了半個多小時的公車,為這老太太提供了一個多小時的娛樂,我怎麼可以放棄我本來到訪的目的呢?

「可是假如最後鄰居們介意的話,你看來也沒用呀!請回!我會再跟你聯絡。」

我失望地離開這個地方,腦海裡念念不忘這位老太太之前在電話中曾經對我說的話:「找個時間,你過來看看那房間吧!」

累積了這次的經驗,以後每次打電話租房子,為避免再一次白跑一趟,我第一句都會說:「您好!我是亞洲人。請問是不是有房子出租?」

後來我與一位維也納音樂大學的中提琴學生合租了一間兩房一廳的公寓。本來我是萬分不願意跟別人合租的,但後來當我知道,很多在維也納念音樂的學生,都要面對群起投訴練琴聲浪的鄰居之後,我變得萬分不願意自己一個人住。不單只是因為兩個人一起去面對那些投訴會比較有利,而是當我們遇著那些以練琴噪音為謀殺動機的鄰居時,被殺機會減半!

租房子

剛到維也納,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住宿。我清楚記得我有看過這樣的一段報章廣告:「高層全河景豪宅,靜中帶旺,鄰近地鐵站,豪華裝修,月租8XX EURO全包暖氣費及管理費,家具電器齊全,有意請電 +431654321,外國人免問。」

除了外國人免問之外,也有見過非歐盟人仕免問,亞洲人免問,中國人免問,美國人免問及不會德語免問等等。此舉不但充分地表現出奧地利市民對於處理國際事務問題上有著豐富的經驗,更不禁令人絕對地認同這城市能夠成為聯合國「維也納辦事處及社會與人道事務總部」(United Nations Office in Vienna and Head of Centre for Social and Humanitarian Affairs)的所在地是多麼理所當然的事。

維也納人對於租客的要求不單止於國籍與及溝通能力,就連相貌、眼緣、生活習慣和道德觀念等也甚為重要。有一次我在報章廣告上看到一間公寓的出租廣告,打電話去想問問。電話接通了,我都還沒問,房東就先問我:

「你抽不抽煙的?」
「不抽。」
「你是學生嗎?」
「是。」
「你讀甚麼科目?」
「音樂。」
「你有幾個性伴侶?」
「暫時沒有。」
「好!你這個週末來讓我看看你合不合適,你是第二十四位對這房子有興趣的人仕。噢~對了!請問你叫甚麼名字?」

租房子不是應該由租客去決定合不合適的嗎?我要先去讓房東看看我合不合適,難道是相親嗎?房東除了要我的租金,難道也要我的貞操?原來在奧地利,書中自有黃金屋,租屋自有顏如玉(聽起來好像真的比原句更合邏輯)。那我將來的妻子的質素,不是取決於我手上物業的搶手程度?我還是先不要讀音樂,把學費投資到地產好了。

您一定認識的名人

大部份人都聽過莫札特的音樂,卻只有少數人知道薩爾斯堡這城市。儘管如此,這城市每年卻吸引了無數的觀光客,慕著莫札特的名而來。這群旅客當中的大部份人,平日對古典音樂毫無興趣,甚至連莫札特到底是畫家還是音樂家也弄不清楚。來到了這裡之後卻都突然變得求知欲旺盛,參觀莫札特出生的地方,住過的房,睡過的床;誓要把他了解得比自己的祖母還要透澈,比音樂學家的研究還要投入,藉以忘卻日常生活中的繁瑣事情。

奧地利的經典名人除了莫札等以外,還有貝多芬和希特拉。貝多芬明明是德國出生的,奧地利人卻硬拉著說他是自己人,因為他於維也納吐氣揚眉;而希特拉明明是奧地利人,卻禮讓地推給德國,把歷史責任都卸給鄰國。

出自維也納的著名音樂家還有老約翰.史特勞斯(Johann Strauss I),小約翰.史特勞斯(Johann Strauss II),約瑟夫.史特勞斯(Josef Strauss)和愛德華.史特勞斯(Eduard Strauss)。 史特勞斯家族活躍於十九世紀的維也納歌舞廳,他們的故事在音樂史上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好像計劃要把所有華爾滋旋律的可能性都寫光,使其他作曲家望而卻步,藉以名垂千古。全家族總動員共寫了數以千計的舞曲,昇華出一首藍色多瑙河。每年除夕倒數後,電視、電台、大街小巷都會播放藍色多瑙河來開始新的一年。

奧地利音樂界以外的名人除了希特拉,還有著名精神分折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他是精神分折學的創始人,也許是因為許多奧地利人的精神都很有需要被分折。透過分折他的同胞,弗洛伊德更得出了人類天生具有殺父娶母的欲望與及兒童性行為等理論。弗洛伊德的理論實在灰暗,也不難想像為何他會終生每天抽一盒雪茄,最終死於口腔癌。

在國際影壇上,奧地利人也大放異彩。現任美國加州州長阿諾.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不但以「未來戰士」的形象成功晉身好萊塢電影圈,後來更在政治舞台上繼續他的演藝事業。這位成功的奧地利人,在年青時離開他的祖國以後,頭也不回,從此再也沒有踏足過奧地利了。

奧地利曾先後被羅馬人、匈奴人、倫巴第人、東哥特人、巴伐利亞人(Bavarian)和法蘭克人佔據。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敗的奧匈帝國被瓜分,分剩的一部分形成了今天的奧地利共和國。1938年,納粹德國強行合併了奧地利,並把奧地利拖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結束,盟軍卻繼續佔領奧地利。也許奧地利為了脫離被瓜分、合併和佔領的宿命,奧地利於1955年10月宣佈永久中立,佔領軍亦隨即撤走,奧地利獲得了獨立。雖說是永久中立國,可是卻於1995年加入歐盟,近日又想加入北約,可能因為年紀大了,日子久了,忘記了曾宣佈過甚麼。

奧地利被譽為歐洲花園式國家,是個美酒和音樂的國度。國民生活質量曾高居世界第五位。是一個國際公認的發達國家,經濟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可惜因為文化差異的關係,我一點都不覺得這裡的生活如何地優質。

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奧地利人共16名,6名醫生,4名化學,3名物理。按人口平均來計算,奧地利可能是世界上諾貝爾獎獲得最多的國家。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許又一次因為文化差異的關係,我完全感覺不到這民俗特別優越。你可能會說這是主觀的,但我仍然記得多年前剛來留學的時候,我並不是一個這樣主觀的人。

奧地利在哪裡

面積:83,870 平方公里 (約香港陸地總面積的76倍)
人口(2005年):8,184,691

奧地利是位於歐洲中南部的內陸國家,位於意大利以北,德國以南,官方語言為德語。首都是人稱音樂之都的維也納。我個人認為奧地利這國家,與其首都維也納的關係,是舉世無雙的。在一個於美國舉行的音樂營裡,大家正在自我介紹,某甲說:「我從北京來的。」「Oh! You are Chinese.」某乙說:「我從東京來的。」「Oh~ So you are Japanese.」某丙說:「我從奧地利來的。」「Australia?」「不是澳洲!奧地利是在歐洲的。」「Where the hell is that?」某丙補充著說:「我是從維也納附近的一個小城市來的。」「Oh I see! You are Viennese!」

奧地利除了維也納之外的其他著名城市還有「莫札特出生地薩爾斯堡」。本來這城市的名稱是簡短的薩爾斯堡(Salzburg),但因為「莫札特出生地」這銜頭對於這城市實在是太重要,連官方對外國的文章也這樣寫,彷彿漸漸地變成了地方名稱的一部份。尤其當別人詳問我在那裡留學時,假如我回答:「薩爾斯堡」,場面通場都會變得非常尷尬;但當我說出這城市的「全名」──「莫札特出生地薩爾斯堡」之後,大家便恍然大悟,好像都很熟識這地方一般。在旅遊書中,有時更加會出現「維也納附近的小城市莫札特出生地薩爾斯堡」這壯觀名稱,儘管這兩個地方相距300多公里,相等於東鐵、西鐵、馬鐵和輕鐵的全程路線總和的三倍。

留學記趣.奧地利 – 序

身為奧地利最高音樂學府的畢業生,我感激這春風化雨的地方在過去八年來所給予我的一切。作為一位奧地利人眼中的外國人,我曾令他們百思不解;他們不明白我的語言、風俗、生活習慣、價值觀、處事手法等。文化上的差異真的很大,大事先不提,小事如擦鼻涕的方法,喝咖啡的速度,甚至起床後所做的第一件事也很不同。

在別人的地方,與當地人相處,面對那麼多的分歧,很容易發生很多的磨擦。我由開始的反抗和不接受,慢慢地變得容忍。我讓步,我包容,我接受同化。我開始明白到很多我以前不能理解的事,例如他們為甚麼不敢吃叉燒飽,為甚麼會以為整個亞洲都是說同一種語言,為甚麼他們的男性要座著小便(當然這只佔少數)。

本書以輕鬆的方式,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德奧留學生活,了解兩地文化差異所引發的一些趣事。也希望大家抱著輕鬆的心情看此書,文中諷刺奧地利,純粹為了增加本書的娛樂性。我亦相信心胸廣闊的奧地利人一定不會放在心上。更要多謝奧地利人給預我寫此書的靈感,與及一個學士和一個碩士研究生學位。

有意到德奧留學的學生們可藉此書先去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除了讓你更容易去適應新環境之外,當我了解了他們之後,我在這裡生活變得有趣多了。因為其實中國人跟西方人處事上的差異,導致種種磨擦的禍端,顯然易見。我確信您看完這本書後便會明白。

假如你打算到奧地利旅遊,這是一個很值得一到的地方。建議最好不要帶著這本書去邊看邊旅遊,因這本書只會掃興。但你卻有必要帶這本書在身上,假如遇到一些不公平的特遇時,閱讀此書可以舒緩那些不愉快的情緒。若有幸沒有遇到不快事件,整個歐洲旅程都讓你覺得賓至如歸,回程時你更要看一看此書,可有效預防變成崇洋媚外的一份子。從商的你在與西方人交流的時候,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先不要動怒,翻一翻看這書,你便會一笑置之。